核心提示:金融危机让美国IT企业无法幸免,PC、硬件、外包、互联网等领域被一网打尽。IT巨头正在经历切肤之痛,因为IT产品及服务的最大买主是金融行业。
“凡善弈者,每于棋危劫急之时,一面自救,一面破敌,往往因病成妍,转败为功”。在中国IT业受到金融海啸冲击时,曾国藩的这句话或可引领业界找到“冬日暖阳”。
IT冬至
金融风暴袭来的速度,实在太快了。
金融危机让美国IT企业无法幸免,PC、硬件、外包、互联网等领域被一网打尽。IT巨头正在经历切肤之痛,因为IT产品及服务的最大买主是金融行业。
客户削减预算、风投资金骤减、运营成本增大……无论是哪个问题,都能深深地扎到IT业的痛处。裁员、回购股票、转型、推迟IPO、倒闭……不一样的出路,一样的荆棘满路。
金融危机下的中国IT业,也是灰蒙蒙一片。
过去20多年来,中国的经济转型引领了一股巨大的全球化浪潮,在此期间,中国原先弱小和孤立的经济日益强大,并且深深融入了全球贸易体系中。中国是IT制造大国,生产的显示器、手机、彩电、激光视盘机、笔记本电脑分别占全球总产量的50%、30%、43%、80%和40%; 中国是IT外包大国,拥有3000家软件服务外包企业; 中国是互联网大国,近10年来,中国互联网产业依靠大量国外资金迅速崛起,是世界上网民最多的国家。
但也正是这种与全球经济深切的、千丝万缕的联系,将中国IT业推到了金融风暴的风口浪尖上。就在一年前,当全球金融风暴开始酝酿的时候,中国似乎是一个配备了足够雨衣的国家。而如今的事实却表明,这些雨衣还存在不少漏洞。
当全球都寄希望于中国拯救世界的时候,中国的事实却是,中国的力量能起到一定的作用,但还不足以拯救世界。而要帮助世界,中国还需先行自救。
既然如此,拥抱冬天的中国IT业,该如何御寒?
中国制造酝酿突围
10月,广州,第104届广交会一期,电子消费品、电子电气产品和计算机及通讯产品的展出现场,三三两两的参展人员在忙着打牌。
“我们主要负责采购中国的产品销往欧洲市场,去年的营业额是2000万欧元,今年到目前为止,只有1000万欧元的营业额。”一位国外采购商的这番话,解释了场面冷清的原因。
金融风暴,风险暗涌。据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副会长刘美表示, 在目前的非常形势下,即便是一些信誉好的欧美客商,也难免会出现毁约、不执行合同的情况,而欠发达地区的市场风险更是一直存在的。
金融危机后,Gartner等分析机构不断地调低对各IT领域的预期收入,大家一致认为,硬件遭遇的打击最大,明年硬件总体销售将下降4%。 全球经济放缓,正一步步逼近中国的IT制造。
独善其身—难!
全球IT硬件市场一片愁云惨淡。
自10月以来,惠普、戴尔、联想等主要PC业公司的股价连创新低,而PC业上游的LCD面板、内存等主要零部件厂商也纷纷减产应对,整个PC产业链的信心指数开始下降。由于市场担心PC需求疲软会累及处理器,英特尔股价跌到5年来最低水平。
手机市场方面,根据Gartner的数据,第二季度西欧地区手机销量同比降低了8.2%; 日本手机市场同比下降22.1%; 而德勤研究部预计,在未来的几个月当中,消费电子产品的价格将会下跌6%~8%。
在跨国公司的全球战略之下,中国同样难以独善其身。“中国市场和美国市场的关联度很大。此次美国金融风暴,势必会波及制造业大国中国市场,也势必会对中国的IT产业产生重大的影响。”原方正科技总裁、现任内存厂商记忆科技顾问的祁东风表示。
目前,我国境内生产的显示器、手机、彩电、激光视盘机、笔记本电脑分别占全球总产量的50%、30%、43%、80%和40%,程控交换机、电话机、光盘驱动器、打印机等产品的产量也名列世界前茅。在中国电子信息制造业产品出口中,外资企业是主力军,仅外商独资企业所占比重就超过60%,外商独资企业和中外合资企业出口所占比重超过80%。
在这种全球一盘棋的格局下,中国的制造业恐怕难以成为覆巢下的完卵。据统计,2008年上半年,中国电子信息产品对美国出口增长11%,同比回落了20个百分点,对欧洲出口也呈现增速放缓现象,出口下降8个百分点; 而最近一个月,我国台湾省三大PC代工企业广达、仁宝、纬创出货量已较7月份下滑6%~15%,预计未来将更不容乐观。
1
2
3
4
下一页
查看全文